-
- 祝鳴
- 助理研究員
- 西亞非洲研究中心
- 全球治理研究所
-
zhuming@www.qxkkk.com
zhuming@www.qxkkk.com
- 新開發銀行的發展創新
- 新開發銀行的發展創新
- 論中國對外經濟合作的發展——理論建構與內核深化
- 日本民主黨時代的對俄關系及戰略性展望
- 亞太兩強競爭性合作格局趨勢與中國外交
- 亞太區域架構變動的現狀與前景
- 美國液化天然氣出口前景與中國
- "保護海外能源利益" 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 新時期中國國際角色定位的內涵與意義
- 中國周邊安全的新認知: 特點、功能與趨勢
- “中澳對話:G20與地區倡議”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 全球經濟治理的新態勢、中國的新角色及中國智庫的新任務
- 印緬關系是否將影響中緬關系?
- 開啟中波合作新時代
- 攜手支點國家,共推發展戰略
- 印度可以為金磚國家合作做出新貢獻
- 中國領導人12年來首訪埃及 經濟合作人文交流再添活力
- 習主席訪問埃及的三重意義
- 中俄關系2015:高調前行、道路曲折
- 起點?亮點?重點——中非合作進入新階段
當前,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態勢出現了明顯變化,多國形勢轉趨惡化,全球面臨的挑戰依然嚴峻。中國政府和民間已開始向一些國家提供相關的醫療物資及人員支持。除了這些幫助外,筆者認為中國產業部門可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向外有償、無償地輸出中國防疫軟硬件資源。
疫情暴發后,中國通過高科技賦能,將過去較為“硬核”的傳統管控模式轉化為更加柔性化、精準化的“智控”模式,在疫情防控上取得了良好效果。例如,中國聯通建立了“區域人口流動”等13個大數據模型,開發了基于人口流動的疫情防控、風險預報等大數據平臺,向各級疫情防控部門交付數據分析報告。此外,中國還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機器人等數字技術,“讓機器多出力”,減少過度動員社會資源造成巨大的經濟和社會負擔,降低疫情傳播風險。推動“不見面防控”,廣泛采用智能設備并利用信息技術平臺,減少人際直接接觸,開展信息填報、數據分析、會議研討等工作,最大限度切斷疫情擴散傳播鏈。這些高科技軟硬件資源對于其他國家的防疫抗疫斗爭也將起到積極作用。
首先,宣傳中國科技抗擊疫情斗爭的巨大進展、成就,樹立他國對中國的信心,化解對方不當的恐慌乃至抵觸情緒,為中國企業營造正常的境外營商環境。不少發展中國家不僅相關醫療資源匱乏,更缺乏雄厚的科技產業基礎,無法迅速建立覆蓋全國的疫情監控信息技術平臺,這無疑會加大當地群眾的恐慌情緒。所以一旦中國可幫助他們建立疫情信息監測系統,將成為穩定當地社會情緒的“定海神針”。
其次,中國防疫硬件資源走出去契合中國外貿轉型升級的需要。以非洲為例,筆者所接觸的不少在當地耕耘多年的華商普遍反映在非洲經商難度越來越大。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他們所經銷批發的大部分中國產品的檔次相對不高,很容易引發競爭對手的同質化低價競爭。而經過疫情斗爭幾個月考驗,中國所積累的不少成熟方案以及高科技系統產品,使中國成為全球罕見的能對外提供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軟硬件集成服務方案提供商,而非過去零敲碎打的產品銷售者。這不僅拉長了中國的產業鏈,而且還提升了中國相關產業的價值鏈。更重要的是,作為方案提供商的中國企業,已在全球各國面前很好地證明了自己,這等于做了很好的全球免費廣告,在潛在合作伙伴心中打下了合作基礎,使得中國方案的海外推廣可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最后,雖然中國抗疫方案走出去的市場前景頗為喜人,但也不可盲目樂觀和急于求成。中國企業還將面臨一些不可忽視的挑戰。一是購買力不足的問題。近年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普遍下跌導致不少資源出口型的發展中國家財政緊張,普遍采取壓縮進口以節約外匯的政策。二是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國內電信基礎設施較為落后,甚至還面臨經常停電的麻煩。更有不少國家深受前歐洲宗主國影響,對個人隱私、網絡監管等問題頗為看重。所以,中國抗疫方案走出去要達到很好的落地效果,就要綜合考慮各國不同的國情差異,尊重并適應當地的不同情況。
文獻來源:中國貿易報,3月26日